发布时间:2025-07-16 18:38:33 点击量:
饮料包装越来越大,不仅是包装形式的变化,更是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体现。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和商家的营销策略,共同推动着这一趋势的发展。
炎炎夏日,“1.5L装的东方树叶”突然登上热搜,评论区里网友们讨论热烈。有人对这款大容量新品感到意外,有人急着打听购买渠道,也有人担心这么大一瓶开封后喝不完。
此前,东方树叶最大的包装是900ml,比500ml的常规装多出400ml。而这次推出的1.5L装大瓶分享装,又比900ml装多了600ml,相当于3瓶常规装的量。眼看话题热度攀升,东方树叶在微博上回应,称1.5L装能带来夏天“吨吨吨”的快乐,还推出了抽奖送1.5L装茉莉花茶的活动。
其实,不止东方树叶,近年来饮料包装越做越大,超市货架上1L装已很常见,不少品牌还在向1.5L、2L的超大规格进军。
东方树叶推出超大瓶装,让饮料“变大”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。这一趋势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。
2019年之前,大瓶装虽已出现但未成为主流。像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,早在2010年前后就推出了2L家庭分享装,主要用于聚餐场景。但当时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还不强烈,对“用水替代饮料”的概念也不熟悉,所以大瓶装的市场反应平平。
2021年起,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场景的变化,大瓶装饮料迎来转折。元气森林推出1.25L气泡水新年装,主打聚餐分享;汇源推出2L桶装果汁,满足家庭大量饮用需求。2022-2023年,无糖茶带动大瓶装进一步发展,东方树叶在2023年初推出的900ml大瓶装,很快成了商超货架上的热门产品。但不少消费者觉得900ml还不够喝,因为很多人把无糖茶当成日常饮用水的替代品。尼尔森的数据显示,600-1249ml规格的大瓶即饮饮料,在所有规格中的销售额占比从2019年的6.4%上升到2023年的11.3%。
2024年以来,大瓶装饮料的规格继续突破,品类也从传统饮料扩展到电解质水、咖啡、乳酸菌饮品等。如今,几乎所有饮料巨头都推出了1L左右的大瓶装,大瓶装饮料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成为全行业的共识,销量占比不断上升,涉及的品类也越来越多。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,推出大瓶装是企业在市场成熟期采取的一种策略,既能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吸引消费者,又能挤压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空间,形成差异化优势。在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,不同包装的饮料对应着不同的市场、渠道和消费人群,这是快消品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。包装大小的变化,本质上是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喜好、拓展消费场九游娱乐景、寻找新的增长点。
在消费者热衷于大瓶装饮料的背后,企业也在通过这种“加大包装”的方式应对成本压力。
近年来,饮料行业面临着原材料、包装材料、物流等成本上涨的问题。农夫山泉在2022-2023年的年报中多次提到,PET(制作饮料瓶的主要原料,源于原油下游产品聚酯切片)成本上涨是调价的主要原因。2021-2023年,瓦楞纸价格涨幅超过30%,物流成本也在不断上升。
对厂家来说,瓶子越大,成本控制得越好。数据显示,1.5L饮料瓶的包材成本占比仅15%,而500ml小瓶则达到22%。大瓶装通过摊薄原材料成本占比,减轻了成本压力。
另外,1箱12瓶1L装饮料的重量和2箱12瓶500ml装差不多,但装卸次数能减少一半。大瓶底部的防滑纹设计能承受50kg以上的重量,比330ml瓶的承压能力高40%,运输过程中更不容易损坏。
不仅如此,头部企业还借助大包装发起价格战。今麦郎的3元1L水果水、元气森林4元900ml冰茶,价格低到让中小厂商难以承受。中小厂商的原料采购价通常比头部企业高12%-15%,难以应对成本波动,市场空间进一步被压缩。
大包装饮料的流行,反映出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,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或包装,更看重产品本身的价值。这一趋势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,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。
从行业发展来看,大包装饮料有望成为主流。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性价比,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(减少包装废弃物),大包装饮料会更受欢迎。未来,饮料企业除了在容量上做文章,还可能在包装材质、设计等方面创新,同时在产品口味、功能上不断推陈出新,比如无糖、低糖饮料会持续增长,功能性饮料也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细分功能。
饮料包装越来越大,不仅是包装形式的变化,更是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体现。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和商家的营销策略,共同推动着这一趋势的发展。